租賃也給錢,上海發布具身智能產業發展實施方案
8月6日,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上海市具身智能產業發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加速構筑具身智能產業優勢。《方案》提出堅持模型驅動,強化智腦賦能,加快構建具身智能全鏈條技術自主創新體系,重點支持感知決策、運動控制、具身語料、操作系統等關鍵技術攻關,按照核定項目總投資,給予最高30%且不超過5000萬元支持。招引和培育一批優質企業、產業生態主導型企業,對銷售或租賃具身智能機器人的企業,根據合同額按規定給予最高5%且不超過500萬元的獎勵。對購買語料服務產品的企業給予最高500萬元/年的語料券支持。
點評:上海市發布《上海市具身智能產業發展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全力打造全球具身智能產業創新高地,在具身智能領域邁出了重要一步。作為全球矚目的未來產業,具身智能也正成為各城市爭搶的發展風口,這種競逐推動著城市競爭從單一維度,向 “生態系統構建能力”的綜合較量躍遷。
拼多多加快AI人才招聘
8月5日,記者查看拼多多招聘官網的信息發現,近一個月來,拼多多密集發布大模型相關崗位,涉及機器學習工程師-推理方向、CUDA/GPU開發工程師(大模型基礎架構方向)、大模型Infra架構工程師、多模態算法工程師(CV/多模態大模型)、算法工程師(NLP方向)等多個崗位。
點評:盡管在財報電話等公開渠道,拼多多仍然是唯一不提AI布局的互聯網大廠,但近一個月,拼多多正在悄悄加快AI、大模型等方面的人才招聘。從招聘信息來看,利用AIGC內容驅動用戶增長,并優化搜索、客服、商品展示等環節,提升消費者體驗,從而促進電商增長,這些前景實際上被拼多多看好。
索尼今年4-6月凈利潤同比增長23%
8月7日晚,索尼集團(簡稱“索尼”)發布的2025財年第一季度(今年4-6月)業績顯示,其當季銷售收入26216億日元,同比增長2%;營業利潤3400億日元,同比增長36%;凈利潤2590億日元,同比增長23%;營業利潤率達13%,同比增長3.3個百分點;游戲業務仍是索尼業績增長的主要拉動力。索尼2025財年營業利潤預期上調至14000億日元。索尼中國業務中,娛樂業務也扮演重要戲份。
點評:當季索尼的游戲及網絡服務業務銷售收入同比增長8%至9365億日元,營業利潤同比大增127%至1480億日元,得益于游戲軟件和網絡服務銷售增長。隨著中國企業在消費電子市場的地位抬升,以及與索尼全球業務結構變化趨勢匹配,索尼中國業務中娛樂業務也扮演了更重要的戲份。今年7月,索尼Sony Expo 2025直接在B站的BW動漫展舉行,以“次元漫游”為主題,集結旗下電子、游戲、動畫、影視等業務。
伯朗特機器人總經理提議200萬月薪,遭投資人反對
8月7日,伯朗特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DC伯朗特)發布了第四屆董事會第二十三次會議決議公告。根據公告內容,董事會并未同意自8月開始公司總經理的固定月工資為200萬元這個議案。隨后,作為伯朗特機器人投資方之一的君嵐投資,發布了一封致全體股東的公開信。信中明確指出,伯朗特機器人現任董事長兼總經理尹榮造借助制度設計侵吞公司資產、輕慢股東,并呼吁各位股東投票支持修改公司章程,以恢復公司正常的治理結構,將尹榮造從伯朗特公司除名。據了解,公司8月18日將舉行臨時股東大會。
點評:機器人行業近年來發展迅速,但也并非一片坦途,企業治理、內部管理等問題同樣存在。企業現階段本應聚焦核心技術突破與產能爬坡,而總經理200萬月薪提案與行業普遍薪酬體系及企業發展階段似乎存在嚴重脫節。說到底,機器人行業的競爭終究是技術與管理的雙重較量,治理失序的企業難在賽道上走遠。
大疆進入掃地機器人賽道
8月6日晚,大疆推出首代掃地機器人DJI ROMO。與一些外界猜測不同,大疆沒有推出一款“會飛”的掃地機器人。首代掃地機器人售價4699元起,面向偏高端的市場,其中最高配機型采用半透明設計。首代掃地機器人采用固態激光雷達和履帶式設計。
點評:大疆近期進入了兩個新賽道,除了掃地機器人,大疆還在7月底發布了首款全景相機。從掃地機器人市場看,當前市場已有不少玩家,但市場滲透率不高。據奧維云網數據,去年國內掃地機器人滲透率為5.5%,國內掃地機器人排名前五的品牌市場占有率達到93.6%。在掃地機器人賽道,大疆要面對激烈的競爭。
上緯新材復牌,提示市場風險
2025年8月5日,上緯新材(688585.SH)復牌。截至收盤,公司股價漲停。復牌公告中,上緯新材(688585.SH)表示目前公司基本面未發生重大變化,但近期公司股票交易價格已嚴重脫離公司目前的基本面情況,投資者參與交易可能面臨較大的市場風險。當日晚間,上海證券交易所發布《關于上緯新材相關情況的通報》,并暫停了部分賬戶交易。隔日收盤,公司股價跌停。
點評:上緯新材股價近期波動頗大,雖然智元機器人收購消息一度刺激股價暴漲,但公司基本面未變。該公司股價未來是會回歸理性,還是在資本或市場推動下再掀波瀾,仍然值得關注。
Create.AI披露動捕棚建成投用
8月7日,面積2000㎡的Create.AI動作捕捉基地正式投用,支持10人以上肢體動作與面部動態同時捕捉,可以大幅縮短作品制作周期。據了解,該設施將重點聚焦影視級動畫、3A游戲等高精度動捕內容生產。此前圖森未來已更名為Create.AI。
點評:去年12月圖森未來完成從自動駕駛卡車公司向生成式AI與數娛企業的轉型,切入生成式AI賽道,公司可以復用自動駕駛時期的大規模數據清洗、自動標注、GPU 調度能力,但算法原創性與模型通用能力還需要投入,行業側面臨視頻基座模型廠商與動捕/渲染/發行一體化公司競爭。能否將“金庸+三體”內容紅利轉化為模型迭代優勢,決定了公司到底是“小而美”還是“曇花一現”。